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从传统种植户到全国农机“土专家” 这位新农人让更多农户轻松种地

分享至

2月7日一早,重庆市云阳县农机手杜小兵就载着植保无人机赶到了江口镇沙溪村的柑橘基地里,对600亩柑橘树苗进行病虫害防治洒药作业。仅一天时间,杜小兵和同事就操控两台无人机完成了果园春季管护。

“以往600余亩果园管护靠人工得忙活大半个月。如今无人机一飞,不仅效率高、省人工,而且喷得很均匀。”果园一旁,业主检查完植保效果后啧啧称赞。

杜小兵9年前返乡创业,从水果种植业做起,逐渐转行做起了农机合作社。

如今,杜小兵累计管护市内外农田超过150万亩,成了熟练驾驶植保无人机、山地小型农机,研发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人”。

2024年2月,杜小兵还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评选的新一轮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为“田园梦”返乡创业

杜小兵是农家子弟,他早年间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先后干过快递员、建筑工等工作。在外打拼十年,杜小兵有了一些积蓄,对家乡的思念也愈发强烈。

2015年,杜小兵放弃了在上海稳定的工作,选择返乡追寻起自己的“田园梦”。

他的“田园梦”是从种植黄桃开始的。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种植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杜小兵只能从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等种植基础开始学起,慢慢摸索出种植经验。

“黄桃销售完后一算账,30余万元收入刨除请工人管护的成本和农资成本,还亏了不少。”杜小兵坦言,首次创业几乎是“赔本买卖”。

如何降低果园管护成本呢?

成立合作社 玩转“新农具”

“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管护效果好等优势,还适合山地起伏较大地势使用。”当地服务站的专家建议杜小兵优先使用植保无人机。

杜小兵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考取了无人机驾驶执照,并购买了一台大疆T16型无人机。“整个桃园病虫防治1次,只需要2天时间就轻松完成。”见识到了现代农机的效率后,杜小兵开始在果园引入更多农机。

杜小兵自从学会了植保无人机后便迷上了各式农机,总琢磨着学习新的农机减少劳动强度,很快,他学会了山地除草机、小型拖拉机等农机维修和操作,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杜小兵在自家果园操控各式“铁牛”作业的场景,总能吸引当地村民围观,不少农户见识到现代农机高效率的耕作、管护,便询问杜小兵能不能帮他们也进行农作物的管护作业。

杜小兵也正有此意,他投入积蓄购入8台植保无人机,在当地成立了首家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一时间,杜小兵与团队成员驾驶“铁牛”在田间作业的景象,成了当地田野的一道风景线。

探索“新农具”更多玩法 让农户种地更轻松

合作社成立几年后,杜小兵已带着他的“农机战队”走遍了河南、安徽、上海等地,累计作业面积超过150万亩。

虽然植保无人机、山地丘陵小型农机解决了耕种、管护难题,但采摘仍然采用人工形式,不少坡度较大的地方采摘困难,“单纯依靠人工背上山,来回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山路不好走,不可避免会碰坏黄桃。”杜小兵说。

几年的植保经验,让杜小兵想到了植保无人机的“妙用”:植保无人机不负载药液时,单机承载重量超过50公斤,在起伏较大的山地每天能运送水果2吨左右。

2023年黄桃收获季,杜小兵操控无人机起飞、悬停、上货、吊运、卸货……仅用3分钟就能搬运百斤重的黄桃。

这打开了杜小兵的思路:无人机运黄桃、小型山地机械种收土豆、轨道车替代人工搬运……一项项“新玩法”让当地农户种地越来越便利。

近年来,杜小兵先后获得云阳县“十佳农民”“重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还通过与重庆三峡学院、云阳县职教中心等学校合作,培养了十多位专业农机手。

“今年希望培养更多高学历、能力强的人才加入咱们‘农机战队’,探索更多农具‘新玩法’,让更多父老乡亲的种地更轻松!”杜小兵说。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关于长江禁渔、小过重罚,农业农村部最新强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6620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