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三年两破纪录 解锁粮食单产提升密码

分享至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大荒集团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传来——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在北大荒集团2024年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劳动竞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回首2022年,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迎来了粮食产量的重大飞跃。大豆最高亩产飙升至577斤,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745斤,高粱最高亩产也达到了1365斤,成功打破了建场66年来的历史纪录。而到了2024年,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再度发力,大豆最高亩产攀升至584.94斤,玉米最高亩产更是突破到2173.98斤,高粱最高亩产达到1500.49斤,再次强势改写历史。

一个“再”字重千钧。三年两次打破纪录,这背后是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突破积温、干旱、重茬等诸多难题的智慧与坚韧,是农业科研人员扎根田间、默默耕耘的无私奉献,更是农场有限公司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有力证明。

以“提单产”为切入点,筛选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品种

隆冬时节,室外冰天雪地,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种子发芽实验室内却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廖永霞手中紧握着已经发芽的“九研13”大豆品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回忆起去年测产时的情景,她依然难掩兴奋:“‘九研13’这个品种,我们已经精心培育了5年,每一年它的产量表现都十分亮眼。再加上我们大力推行数字化管理模式,去年的产量更是超乎了我们的预期。”2024年,在金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上,“九研13”大豆品种大放异彩,平均亩产达到584.94斤,成功创造了九三分公司第四积温带高产的最新纪录。

种业,堪称现代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团队紧密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全力推进种子繁育工作。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精心选育出一批大豆、玉米、高粱等新品种,一次又一次创造高产奇迹。

为了培育出优质高产、适合农场有限公司规模化推广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廖永霞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与种子的深度“对话”。他们广泛收集各类种质资源,在实验室里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发芽试验,不断引进和繁育新的品种。

“种子是实现高产的关键第一步,仅仅是种子发芽实验这一个环节,我们每年就要进行三次以上,严格把控种子的质量和纯度。”廖永霞认真地介绍道。2024年,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开展的品系鉴定试验多达50个,展示了垦科豆76、凯玉8、龙杂34等23个新品种。经推广的大豆品种九研13号平均亩产465.8斤,比其他品种平均产量高出37斤。按照每斤1.9元的价格计算,仅这一个品种,就为企业带来了223万元的增收。

“种子虽小,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我们不仅要把好的品种推广出去,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繁育良种,为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更坚实的品种支撑。”廖永霞目光坚定地表示。

以“创高产”为着力点,集成一批田间管理技术模式

“去年的旱情太严重了,秋收的时候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真没想到最后产量还能这么高。”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种植户李帅平谈及2024年的收成,语气中满是惊喜与感慨。

2024年,夏季旱情肆虐,重茬作物面积较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困境,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提出了“精准管理、节本增效”的田间管理理念,积极推广技术集成应用,成功在逆境中实现高产。李帅平家的大豆地不仅没有减产,反而每亩增产10斤以上。

高产田究竟是如何种出来的?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廖永霞道出了其中的关键: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2024年的田间管理中,分区变量施肥、水肥一体化、氮肥后移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经过三年的不懈试验探索,叶面肥改良配方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实现了作物营养补充技术措施的精细化,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追根溯源,正是因为试验示范的高标准,大田生产才有了明确的方向。

“为了高质量开展试验示范工作,2024年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创新推出‘揭榜挂帅’式课题项目,发布的8大类25个榜单都有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廖永霞介绍说。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试验课题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大豆、玉米施肥技术取得8项关键性突破,根腐病防治、封闭药施用也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

从科技园区的试验孵化,到大田的示范推广,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确保新技术、新模式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种植户熟练掌握了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以“高性能”为突破点,持续升级农业机械装备

除了在品种和技术上精益求精,如何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新打造了一套符合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管理体系。

在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每一台农机都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监测设备,从播种、施肥到收割,全程实现数据化监控。农机手通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掌握农机的运行状态,精准调整作业参数。同时,所有数据同步传输到数字指挥系统,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以远程监控农机作业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农业生产高效运行。

“周边村屯的种植户都来现场观摩,看了之后都赞叹,还是高科技厉害!”回想起春播时的情景,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农机户许向新满脸自豪。为了提高农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3年,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一次性更新10台电控播种机。各农机户也积极响应,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农机作业的精准化。许向新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播种全靠经验,难免会有误差。现在有了系统平台的辅助,播种的匀度和质量大幅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也明显上升。”有着多年农机操作经验的许向新感慨道。

巧妇有了米,还得会做饭。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这些先进设备,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每年春播,我们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分批次进行播种。同时,对播种的深度、匀度进行严格控制。”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惠希斌介绍道。通过精准规划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台农机、每一项作业都能发挥最大效能,为粮食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用三年两破纪录的辉煌成绩,书写了科技兴农的壮丽篇章。在未来的农业发展道路上,相信他们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科技与农业融合的新路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的力量。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鹤山农场有限公司:抢抓农时清积雪 吹响备耕“集结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6651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