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聚力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不断擦亮城乡融合发展金名片。”这两天,浙江嘉兴进入“两会”时间,嘉兴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的内容,引起了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切关注。
过去的2024年,嘉兴农民的“钱袋子”继续领跑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49元,绝对值连续21年保持浙江全省首位,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51:1,连续6年保持全省差距最小。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一。
早在2004年,嘉兴就被寄予“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厚望。20多年间,嘉兴积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统筹发展之路。
唤醒沉睡资源,激发乡村活力。自2009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五轮“强村政策”,有力带动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何挖掘新的增长点?嘉兴把目光锁定了乡村的闲置农房。
走进平湖市独山港镇前进村,一些“新乡邻公寓”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村民王跃良改造过的新房子里,公共厨房、空调、无线网络、充电桩等设备应有尽有。看着装饰一新的农房,王跃良喜笑颜开,“我的房子建得早,时间长了就有点破旧,让我心里不是滋味。没想到村里给我一改造,现在成了香饽饽,每年坐在家里就能收两万多元的租金呢!”
这样的“新乡邻公寓”“蓝领公寓”在嘉兴各地涌现开来,成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有效方式。2024年,嘉兴新增盘活利用闲置农房3000宗以上。此外,嘉兴还涌现出多种强村富民模式,被归结成“强村十法”“农民共富十法”,不断盘活乡村资源、做活乡村业态。
筑优平台,新农人纷至沓来。嘉兴市因地制宜探索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高能级平台,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去年,嘉兴依托农开区、农创园等产业平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重点建设嘉兴葡萄、粽子、黑猪、家禽等14条10亿元级“土特产”全产业链,“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达196亿元。
在桐乡,农村创业平台成为每个镇的“标配”。崇福农创园建园后,锁定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了创业孵化、技术培训、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服务,种植有标准化的高标准设施大棚,生活有公寓、食堂等配套,让农创客实现拎包入住。2000亩的核心区内,如今活跃着150多名大学生,带动周边600多名村民就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
缩小公共服务差距,变“风景”为“钱景”。嘉兴深入实施和美乡村运营“双百双十”行动,不断加快发展乡村美丽经济。2024年,嘉兴市乡村休闲游共接待游客4850万人次、营收53.9亿元,分别增长14%、32.1%。
在南湖畔,一辆往返于城区和近郊农村的101路公交车,为南湖区三星村“拉”来了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维度的城乡一体化,更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三星村种植水蜜桃已有100多年历史,如今,水蜜桃亩均产值达到1.8万元,带动856户果农增收5040万元。依托千亩桃林,村里努力把桃林变景点、把农房变客房,“开往春天的幸福101”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家小院也纷纷“变身”特色农家乐、自然研学基地等,村民虞亚芳开了家“村口面馆”,引得附近村民前来消费,一天能卖100多碗面条,起码入账1000多元钱。
敢闯敢干的嘉兴农民,不断书写新精彩。一直以来,嘉兴大量名、特、优、新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上海,丰富了上海人的菜篮子,就在不久前,一批重17.05吨、总计28.8万余枚的鲜鸡蛋,从位于海宁市丁桥镇的浙江群大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蛋业分公司装车起运,两天后这批鲜鸡蛋端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这也是浙北地区鲜鸡蛋首次供应香港市场。
“左手繁华都市,右手和美乡村”,嘉兴已然成为浙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观察样板。
【代表委员有话说】
嘉兴市人大代表顾冻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嘉兴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全省第一,嘉兴农民连续21年收入领跑全省。”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同时也是一份新的责任。如何将这项工作深化下去?在我看来,2025年,嘉兴要结合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利用嘉兴众多“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持续深化农业“双强”行动,推行各种轮作共生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此外,还要通过和美乡村建设,紧紧依靠“中国古镇看嘉兴”、“城乡融合看嘉兴”金名片,加快推动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及乡村游的协同发展,同时还可以借助嘉兴独特的优势位置,将来自沪苏杭甬等地的游客融入到乡村农文旅中来,体验农村特有的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我也期盼,政府能加大对各类农业新型主体、农创客扶持,让嘉兴的三农事业跟着嘉兴南湖机场一起腾飞起来!
嘉兴市政协委员罗金飞: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工作任务提到,聚力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不断擦亮城乡融合发展金名片。在我看来,对嘉兴来说,重中之重是要做好城乡融合这篇文章,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当前,城乡发展潜力依然在农业农村,最根本的是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了,占比较大的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在我看来,嘉兴要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大棚等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引育扶持智能农机装备企业,攻关解决特色农业关键环节机械化短板,加强突破性品种自主选育,形成适宜本地推广的优势种苗;全市层面,围绕嘉兴主要土特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势产区;县域层面,可以小微特色产业园模式重点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营销,以平原水乡文化赋能地标品牌,拓展新型销售渠道,引导主体从单一的蔬果市场向百果园、雨露空间和山姆等高端连锁商超进军,全面扩大在长三角市场甚至全国市场的影响力,提高嘉兴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https://www.img.nongji1958.com/njyjc_ico.jpg)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