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良机+良法”,释放农业增产潜能

分享至

随着浙江省农业“双强”行动的持续深入,农机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标配”,不仅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但要真正释放农业增产潜能,无疑需要良法的配套支持。

近日,记者来到浙江台州温岭市箬横镇国聪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国聪正在自家稻田里查看早稻秧苗的生长情况。“今年的秧苗很壮,根系长得很好。”朱国聪说,“我们引进了钵苗移栽机等新型机械,采用钵苗机插技术,每台机器至少能抵30多个人工。”

钵苗机插,顾名思义是采用钵苗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一定行距和株距均匀移植到大田的技术。据统计,2023年,台州市应用水稻钵苗机插面积达9.78万亩,占全省水稻钵苗机插面积九成以上,其中,仅温岭市的应用面积就达3万余亩,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水稻钵苗摆栽替代传统毯苗机插的县(市、区)。

钵苗机插技术为何能在当地“如鱼得水”?温岭市农技推广站副站长江立斌分析道:“温岭是台风暴雨灾害高发区,水稻要丰收,秧苗质量是关键。钵苗机插技术是带土移栽,相较传统毯苗机插,对秧苗根部损伤小,因此秧苗返青快、素质好、生产稳定性高、能耐低温,可让双季稻的生产周期整体前移,形成‘早插早发’优势,既能规避台风期,又可以与豌豆、西兰花等经济作物形成轮作模式,增加种粮综合效益。”

良机与良法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足以让“老产业”迈上“新赛道”。在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厂化养蚕车间里,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饲养盘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饲料,而一旁的机械臂不停地向饲养盘添加新成员;附近的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随着传送带倾泻而下。

“我们耗时7年,攻克了桑蚕全龄人工饲料和工厂化养蚕技术的难题,从而实现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陌桑高科”公司总经理何敏锐说,“这彻底突破了蚕茧季节性生产的限制。”

该公司桑蚕鲜茧年产量超4万吨,比传统种桑养蚕节省96%的桑园面积。今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还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蚕种冷库、浸酸房等设施,通过低温保存种质资源,补齐了蚕种供应这一环,真正实现了全链条工厂化生产。

“良机+良法”,带来的不仅仅是产能的提升。在慈溪市庵东镇马潭路村,养殖户陈鑫一边给虾塘里的罗氏沼虾投喂饲料,一边检查虾苗生长情况。他说:“今年进的虾苗质量好,长得快、个头大、活力强,养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应激反应。”这些沼虾种苗是从浙江省水产种业公司良种扩繁基地引进的。

“我们公司的工厂化育苗车间配备了各类先进物联网设备,同时构建了数字化管理云平台,一年四季都能提供适宜虾苗繁育的水文环境,生产的虾苗规格统一、质量也好。”浙江省水产种业公司副总经理高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该公司还采用整体循环水养殖和纯水处理系统,有效减少药物等水产投入品的使用,尾水排放可减少60%以上。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了解到,自2021年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以来,浙江省共改进、推广、应用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模式136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均居全国前列。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桐乡借力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化蔬菜育苗新场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6475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