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从《焦点访谈》专题报道看农机的重视地位和应用效果

分享至

近年,农机的社会关注热度不断提高,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央视自2020年春耕开始,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内容的覆盖范围、信息容量、发布频次开始向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领域倾斜,也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专题报道,这些专题报道不仅让农机行业从业者,感受到自己所在的行业获得了社会高度关注,也从报道中获取详实的深度内容,知晓各地的农机发展情况,同时广大社会群体,也感受到农机的社会关注氛围浓厚,并从报道内容中获知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获得农机装备的科普知识。

通过观看和整理近半年内《焦点访谈》关于农机相关的专题报道内容,发现内容的主要特征是用"好故事"引起大众关注农机话题,内容结构也具有科普价值和共情作用。纪录内容表明了农机化的推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长期投入和大力支持。报道内容反映了农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需要密切结合农田农艺的状况、农村经济的实情和农民群体的利益。

一、农机化的科普,需要用“好故事”、"好立意"、"好内容"引发大众关注

我们村的新能人 懂生产 会经营(2022年4月19日):

传统种植大户向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在获得技术上帮扶、资金上扶持之后,将更多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进一步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提升亩经济效益,家庭农场经营者也发挥经营能力,为本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当地再将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家庭农场联盟,让新款的农业机械,有了更大的推广和应用平台。

我们村的新能人 乡村“耕耘者” 乡亲“主心骨”(2022年4月20日):

大学生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进入农村,根据农村当地产业基础,探索推动村民成立茶叶合作社,将小块茶田整合成大型茶园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与村民沟通,一起外出参观学习茶产业的发展经验,让建立和参加茶叶合作社成为村民的共识。

茶叶合作社,解决了茶农所面临的加工成本高、销售困境大等问题。茶叶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鲜叶,以及统一的加工和销售,让当地的茶产业具备规模优势,在产销合作方面具备更高的谈判地位,也让茶叶初加工机械和成套设备,有了更多的施展平台。

我们村的新能人 “慧”种田 “智”富路(2022年4月26日):

深入报道了,具备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且承包大面积农田的的植保无人机女飞手的经历;以及具备科学技术研发、应用能力,并且拥有研发实验设备、育种试验大棚的食用菌土专家的经历。充分展示了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奋斗者 正青春 不负韶华勇担当(2022年5月5日):

高校选调生,在山区农村开展工作,通过为乡民做实事、谋福利,跟着村党委书记走门串户、上山下地,组织成立了农业股份合作社,让农业机械顺利进入山区田地,完成除草、起垄作业,也通过在经果林套种作业,提高每亩收益,帮助村民应对疫情和汛情的冲击。

回放截图1

我这十年 耕耘之路(2022年9月12日):

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建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和耕地托管,新建高标准农田,让大型农机有了充足的作业面积,利用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制定防治方案,获得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了解到小麦品种的不同特性与适应播种的时节,农田的打药和浇地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灌溉机械来完成。

主攻稻瘟病的科研工作者,在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之后,坚持十年磨一剑,不断收集稻瘟病菌株,建立了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监测网络和标准化稻瘟病菌信息数据库,开展大量的水稻新品种抗性评价工作,在试验田里实地检验研究成果,为攻克稻瘟病长期坚持、持续攻关。

我这十年 摆脱贫困(2022年9月15日):

将微型薯作为本村实现脱贫的发展产业,首先改变一家一户、小打小闹模式,村内带头人和村干部通告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村民进行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获得扶贫项目资金,得到农学专家指导,村内的微型薯种植等产业均被带动起来,富裕的种植户也购买了拖拉机和小轿车。

村内的贫困户,获得驻村干部鼓舞,积极利用扶贫政策,尝试高效种植,使用普通的农机具,种植地膜西瓜并套种红薯,顺利完成了脱贫致富,并扩大生产开始进行地膜花生的种植。

回放截图

二、农机化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长期投入和大力支持

 我们村的新能人 筑巢引凤 科技兴农(2022年5月24日):

海内外高校与外籍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工程人才,扎根国内农业领域,发挥高端农业人才在建立"植物工厂"和发展现代农业领域的重要作用。

科技小院的工作者,使用网络直播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授,调配充足的植保无人机,快速、全面地完成几十万亩小麦的“一喷三防”作业服务,顺利完成病虫害防控任务。科技小院,让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顺利转化,让农业人才获得施展才能的平台,让农民群体获得科学技术的支撑的积极作用

“大食物观”让百姓餐桌更丰富(2022年5月28日):

综合报道了,在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的进程中,现代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向,众多科技企业、科院院所、高校不断投入研发力量,开展产业建设。

留抵退税 助企纾困(2022年6月23日):

农机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出现因为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导致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陡增,当地税务部门及时进行告知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并开展辅导,帮助农机企业尽快完成“留抵退税”各项流程,解决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在危机缓解之后,继续开展下一轮生产的原材料购买,保持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力度,坚持农机产品适应全国不同地区农艺要求的技术研发思路。

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2年6月27日):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近几年受到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粮食单产过低的问题,在通过对流域、土地、农田的综合治理之后,有效恢复了当地耕地质量,保证粮食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不倒退。

土地承包大户,因为承包地分散在不同行政村,田间机耕路弯弯曲曲,在通过对基本农田的连片整理之后,获得便于开展大型农机作业的大型田块,种植大户的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

稻菽千重浪 科技助丰年(2022年8月13日):

通过社会化服务,为零散的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托管服务,将大平原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合,使用高水平的大型农业机械、采用精细化的科学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全面发挥农业人才、农业机械、农业设备的技术优势,降低农业生产领域的风险与成本,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种植大户承包农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应对大豆和玉米的旺长现象,获得植保技术指导和植保无人机作业的支持,避免作物大面积倒伏的问题发生。

回放截图

新基建 新生活 “智慧”解码 农业升级(2022年8月15日):

种粮大户通过智慧农业APP的信息推送获取农田状况信息,替代了巡田工作,减轻了田间管理的工作负担和人工成本,再配合各种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包括农机在内多项农情、农事数据,建立农业生产辅助决策的数字技术,降低了田间管理的经验门槛,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

回放截图

三、农机化的推进,需要密切结合农村经济的实情和农民群体的利益

高丰村的新农事(2022年3月21日):

通过小碎田变为大块田,让农机具有施展平台,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村民们对这种改善效果有目共睹、高度认可。但是,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中,面临政府资金无法覆盖高标准农田的改造费用,村内能人对投资的收益情况有较大顾虑,种植大户要综合考虑每亩租金价格和种粮整体收益,村民注重保障经济收入和维护切身利益。

回放截图

因此,当地采用"农村三变改革",让土地变资金,资金变资本,农民就股东,盘活了这一困局,让村民在改造的头几年不收取农田承包的租金,将这笔钱先用于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事业中,使得种粮大户的租金负担降低,也能获得高标准农田带来的规模种植优势和开展机械化作业条件,村内能人的投资收益有了种粮大户在种植和经营能力等方面的保障,让农田改造资金完成筹措,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协调和解决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用好助农惠农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村民不仅通过在专业合作社上班获得经济收入,流转金和土地依然属于农民。

总之,公众媒体平台上农机题材的内容,通过“好故事”、“好立意”、“好内容”可以让社会群体知晓农业机械的价值和作用,获得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普知识,也让农机行业从业者直接感受到农民群体在使用到优质农机产品时,所洋溢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研究领域有“禾下乘凉梦”,农机工作者在农机领域也有让农民的生产负担减轻,让农民享受增产、增收的农机梦。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中国农机高端论坛10周年业界祝贺视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姜東日
65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