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田野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吉林省长春市各地抢抓农时掀起了秋收高潮。截至目前,全市粮食作物已收获93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7.4%。其中,玉米已收获707.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3%;水稻已收获13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3%;大豆、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已基本收获完成。
一大早,九台区龙嘉街道大城子村的一片农田里,亨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新购置的玉米收割机开始了秋收作业,收割、摘穗、剥皮、装运等一气呵成。
“每天至少能收100亩地!”看着新买的收割机在田间高效作业,亨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这台收割机的优势就是剥皮干净、粮食损耗少。现在已经进入玉米收获的高峰期,该合作社主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土地规模化经营,今年将收获玉米近3000公顷,2台大型收割机同时出动,大约20天就能完成秋收。
今年自播种以来,长春市粮食生产克服了春季阶段性低温,以及汛期多场强降雨造成局部农田内涝等不利因素影响。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今年长春市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切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秋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一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为保障秋收工作平稳、顺利进行,长春市提早做好各项准备,并结合气候特点和农耕习惯,及时下发《2024年长春市秋季农业生产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强化粮食生产的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民开展秋收作业,倡导科学分类、适时“晚收”,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今年初霜期较晚,秋收整体气象条件较好,我们倡导合理安排收获顺序,玉米适时晚收,水稻、大豆适时收获。要先收岗坡地,后收平洼地,机收困难地块及时组织人工收获。”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适时晚收可促进干物质积累,有助于提高品质和产量;水稻谷粒变黄后要及时收获,避免遭霜“掉头”影响米质;大豆成熟落叶就要收获,避免收获过晚导致炸荚掉粒。
在背靠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农安县黄鱼圈乡,2万亩水稻迎来收获季。农田里稻浪翻滚、机器轰鸣,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很快就将一辆辆运送稻米的四轮车装满。
“虽然今年的秋收稍晚,但因土地连片、农机给力,机械化收割加快了秋收进度。”黄鱼圈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新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全乡的水稻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人工释放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推广项目,让他们实现了水稻绿色防控、绿色种植。
充分发挥农机具作用,提高秋收作业效率。今年秋收,长春市预计出动各类农业机械近15万台(套),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将通过农机具的合理调度,充分发挥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作用,协同配合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最大限度扩大机收面积。
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理念。对于科学储粮,长春市农业部门还建议广大农民提前准备好粮食仓储设施,杜绝“地趴粮”,降低粮食损耗,防止仓储过程中发生霉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获后的粮食应尽快装仓子、上架子,杜绝混收、混打、混储,玉米应及时对果穗进行人工清选、剔除霉变,水稻等作物也要视情况及时倒垛晾晒,降低粮食水分安全存放,有条件的可适时脱粒、烘干、仓储。
超前谋划,提早做好春耕秋备工作。目前,长春市各级农业部门已组织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秋收一线,提早落实好秋季灭茬整地作业、保护性耕作推广地块,积极推进秸秆离田。重点指导各地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做好秋粮收储、晾晒工作;引导农民“秋备床土、秋作床”,利用秋收后、上冻前的有限时间,提早准备好明年的水稻育苗床土,为明春早育苗、早插秧做足准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