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将至,我国夏粮主产区春耕备耕、田间管理正陆续展开。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夏季粮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
春时短,农事不可缓。春节一过完,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苏山供销社负责人马尚福像往年一样忙活起来,“今年托管了1000亩土地种植玉米,使用的北斗导航农机装备实现全自动耕、播、覆膜、打药,在精准农业机具帮助下,玉米亩均密度8000至9000株,亩产玉米2400斤左右,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了20%。”作为种粮老把式,马尚福深知科技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和主体活力,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澎湃动力。这几天,农技人员白玉龙正走访查看春耕墒情、农资储备和农业设施保养状况,指导像马尚福一样的农户为春耕春播做准备。
“要针对今年田地的特点作出分析,为农户拿出切实可行的春耕计划。”白玉龙介绍,近几年,省农科院的专家在重要农时深入种植一线,调整、规范水肥施用模式,促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
甘肃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1296.11万吨,比上年增加23.21万吨,增长1.82%,在连续5年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实现“六连丰”。其中,夏粮产量347.15万吨,比上年增加3.53万吨,增长1.03%。
为保障今年夏粮丰收,近日,甘肃省印发《2025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明确了2025年关键目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油料面积408万亩,大豆面积91万亩,各市州将承接细化后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压实责任。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目标,《方案》提出八项重点任务。包括严格耕地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盐碱耕地,提升耕地质量;从工程、农艺、管理多方面推进节水农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稳定玉米、马铃薯良种生产规模;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提升单产;搭建科技协作平台,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健全防灾减灾体系,防控病虫害;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开展节约行动。每项任务都指定责任单位,确保落实有力。
纵观全国,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800个产粮大县,13个主产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是粮食提产能、保供给的重头大头。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朱娟表示,要通过指导各地因苗施策、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努力做到应播尽播,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全过程的第一战,确保夏季粮油丰收对全年粮食生产意义重大。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10个粮油主产省份,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小麦油菜苗情长势、粮食价格、种植意向和农资下摆等情况,指导各地因地因苗加强春季田管,切实防范春旱、“倒春寒”等灾害,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不误农时抓好春耕春播,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