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概述
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 8m跨度单体或连栋塑料大棚条件下, 针对采用机械化移栽和一次性切割收获方式的叶菜类种植。目前在中颗青菜上应用较为普遍,芹菜、生菜、油麦菜、广东菜心、芥菜等叶菜类也可参照应用。通过精细化整地、播种育苗、机械化移栽、数字 化管理、机械化收获、无害化净园,实现叶菜类生产全程机械化,减 少劳动用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根据各地不同种植习惯,该模式遴选出了一批实用农机具,在节省劳动力和物料成本投入的同时, 也进一步促进了叶菜类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及可持续生产。
二、技术路线
图 1 设施叶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图
三、关键环节技术要点
1 净园
1.1 农艺要求
净园后地表无明显杂草、前茬蔬菜残体、地膜及其他杂物。
1.2 作业要点
使用悬挂式灭茬机对前茬蔬菜残体和杂草进行灭茬粉碎与土壤 混合,茎秆粉碎长度≤5cm ,埋茬深度≥20cm。
2 施基肥
2.1 农艺要求
耕整地前均匀撒施商品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每亩撒施有机肥约 600kg,每年撒施三次;每亩施三元复合肥(N:P:K=21:6:13)10~15kg, 根据叶菜种类和土壤肥力进行适当增减。
2.2 作业要点
选择履带自走式撒施机或拖拉机悬挂式撒肥机。作业时,根据农 艺要求和设施宽度调节撒肥量和幅宽,作业幅宽不可大于 8m ,撒肥 时撒肥机从棚的左侧或右侧开始撒施,避免重施、漏施,确保施肥均 匀。
3 耕整地(作畦/起垄)
3.1 农艺要求
每年深翻(松)1~2 次,耕深≥30cm 。深翻后应晒田 5~7d , 然后旋耕、起垄,要求土碎垄平、沟清沟直。旋耕深度≥15cm ,碎 土率≥90% ,垄顶面平整度≤2cm。
3.2 作业要点
动力一般选用适合棚内作业的 44.4kW 及以上拖拉机。在土壤含 水率在 20%~40%时可进行耕整地作业。深翻(松)作业宜选用振动 式深耕(松)机或铧式犁。起垄作业可选择悬挂式起垄机,每 8 米跨 度起 5 条垄。起垄作业前,调节起垄宽度、高度和沟宽。应提前作业规划,不留死角,耕整后土壤松软细碎,满足后续作业要求。要求垄 距 150cm ,垄面宽 110cm ,沟底宽 30cm ,垄高 15~20cm。
图 2 起垄示意图
4 播种育苗
4.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2 的规定,无霉籽、瘪籽、虫籽等,也可选用包衣种子,保 证发芽率。播种前种子应进行精选,种子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确保 播种精度。
4.2 农艺要求
一般采用72 孔穴盘育苗。播种完成后放置暗室催芽后移入育苗 棚育苗,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施肥灌溉,苗期施肥3~5 次,当苗达 到 3~4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4.3 作业要点
育苗基质通过基质混料机进行混合,使用前用消毒机消毒处理, 宜选用专用育苗基质。穴盘播种建议采用针式、气压式或滚筒式播种 机播种,一次完成基质装填、铺平、压穴、播种和洒水作业。育苗宜 在玻璃温室或连栋塑料大棚内进行,通过温度和光照控制,实现温湿 度、光照和水肥管理。不同季节注意增(降)温保湿、光照适宜,防 止徒长和僵苗,缺苗穴位应及时补苗,保证苗健壮直立性好,适合机械移栽。
5 移栽(中棵青菜为例)
5.1 农艺要求
中棵青菜移栽密度较高,依据移栽机的作业性能,可栽植 8 行, 行距在 15~20cm,株距在 10~15cm ,栽植深度一致,栽植合格率≥ 90%。
图 3 移栽株(行)距示意图
5.2 作业要点
宜选用 8 行乘坐式移栽机,移栽机要与作业幅宽、垄面宽和垄高 相适应。作业前先调节栽植株行距及栽植深度以满足青菜移栽的要求; 作业前规划好移栽路线,尽量保持苗行平直、垄型完整;作业后浇透 水,稍遮阴,成活后正常管理。
6 田间管理
6.1 水肥管理
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水肥指标, 运用大数据来指导水肥灌溉。移栽后宜采用轻浇水、勤浇水的方法, 严格控制浇水量。宜选用叶菜专用水溶肥,根据蔬菜的实际需要进行 水肥配比,定量定时灌溉,让水肥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采收前3~5d 不再进行浇水,以降低田间湿度。注意夏季浇水应在早晚进行。
6.2 温湿度管理
通过数字化管理,建立农业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温室大棚的物 联网控制系统和手机 APP 远程操控系统,在大棚中应用大量的传感器构成监控网络,实时监控棚内环境的温度、湿度、CO2 浓度、光照 强度、土壤养分含量等参数,通过物联网系统对棚内环境进行自动控 制,维持棚内环境的稳定,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温度参数主要通 过开闭通风口和遮阳网来进行调节。室内气温高于30℃时要注意及 时通风降温。湿度应控制在 65%~75% ,通过喷滴灌设备增加湿度, 通过打开通风口和风机的方式降低湿度。
6.3 病虫害防治
6.3.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在生产期间做好各阶段病虫的预测预报与田间调查工作。绿叶菜 生长期较短,一般不会出现虫害,若有虫害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必要时 应采用化学防治。
6.3.2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
6.3.3 物理防治
可采用彩色粘虫板、诱捕器、杀虫灯等方式杀虫,或覆盖防虫网 防虫。如夜蛾类害虫可用杀虫灯或诱捕器+性诱剂及网室覆盖防治, 跳甲可采用黄条跳甲性诱剂+黄板进行防治。
6.3.4 化学防控
若须使用农药时,禁止采购国家“三证 ”(农药登记证、生产许 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不全的农药。农药应科学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安全使用间隔期,使用后及时进行田间档案记录。
化学防治时,采用方便进出设施大棚的植保机器,可采用喷杆式 植保车(喷杆可折叠)、自走式动力喷雾机等进行。要求雾化好、喷 雾均匀、不漏喷重喷。植保机械轮距与作畦后垄距相适应。
7 溯源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成立农事安全小组,专人负 责生产管理信息的采集、登记、录入和导出,有机肥投入量、农药喷 施、采收等农事信息均记录存档。并采用胶体金快检设备和绿色防控 等设施设备,建立蔬果种植生产全程追溯体系,上市前落实产品“批 批自检 ”,实行“带证上市 ”,一键扫“码 ”即可获取生产加工、质 量追溯、上市销售等全过程信息。
8 机械收获
8.1 农艺要求
根据市场需要和生长情况适时采收,植株在3 叶 1 心时即可采收, 播种在4~7 月和9~11 月期间的,植株达到 3 叶 1 心时一般苗龄为 18 天。根据品种不同,割茬高度在 0~2cm 之间调整。趴地生长的叶 菜以及需要带根收获的,采用土下切根收获。
8.2 作业要点
根据绿叶菜种类选择土上或土下切割收获机,收获机作业幅宽≥ 120cm ,垄沟行走时轮间距为 140~150cm 。采用切根收获的,采收 时要求切刀入土深度 1.5cm ,以有效切断地下根部,并保留 0.5~1cm 的根部,确保地上部分叶菜完整无损伤。采用切茎收获的,留茬高度 1~1.5cm。。
9 田间运输
采收后放入蔬菜周转箱内,通过轮式搬运车或履带式搬运车运输 到整理车间、分拣包装车间。
10 包装
分拣过程中,去除枯叶、老叶、断叶,剔除有病虫斑的植株。称 重后采用包装机进行包装,并设置溯源二维码于蔬菜外包装上,再运送至库房保鲜贮存待售。
11 尾菜处理
病菜、烂菜可使用无害化处理设备进行堆肥处理,然后撒施还田。
四、机具配套方案
表 1 100 亩塑料大棚叶菜种植基地机具配套方案
序号 | 生产环节 | 机具名称 | 功能 | 技术参数与特征 | 数量(台 /套) | 是否 选配 | 备 注 |
1 | 净园 | 灭茬旋耕机 | 净园 | 茎秆粉碎长度≤5cm,埋茬深度 ≥20cm。 | 2 | 必备 | |
2 | 撒施基肥 | 有机肥撒施机 | 施基肥 | 有效撒播幅度 1.2~2.5m。 | 1 | 可选 | 使用堆肥 的为必备 |
3 | 颗粒肥撒肥机 | 撒施复 合肥等 | 有效撒施幅宽4~6m。 | 1 | 必备 | ||
4 | 耕整地 | 拖拉机 | 配套旋 耕机等 | 44.4kW 及以上适合设施内使用 的拖拉机。 | 2 | 必备 | |
5 | 深耕(松)机 | 深耕深 松 | 耕深≥30cm,耕幅≥1.1m。 | 1 | 必备 | ||
6 | 后挂起垄覆膜 机 | 作畦/ 起垄/ 覆膜 | 垄面 115~ 120cm , 垄 高 15 ~ 20cm,碎土/起垄/覆膜/铺管(选 装) | 2 | 必备 | ||
7 | 播种 | 气吸滚筒式精 量播种流水线 | 精量播 种 | 气吸滚筒式,一次完成育苗穴盘 基质装填、铺平、压穴、精量播 种和洒水作业。 | 1 | 必备 | |
8 | 移栽 | 叶菜移栽机 | 移栽 | 中棵青菜宜采用 8 行 120cm 机 型 , 移栽株距 1 ~ 8cm 、 行距 14cm,种植深度 2~8cm 可调, 轮距可调。其他类叶菜按农艺要 求选用合适的移栽机。 | 2 | 必备 | |
9 | 水肥管理 | 水肥一体化系 统 | 灌溉、 施肥 | 水质净化装置、灌溉首部、配肥 桶、配肥机、主管道、喷头、控 制系统等。 | 1 | 必备 | |
10 | 病虫害防 治 | 喷杆式动力喷 雾机 | 植保 | 喷杆长度≥100m,工作效率≥30 亩/h。 | 2 | 必备 |
序号 | 生产环节 | 机具名称 | 功能 | 技术参数与特征 | 数量(台 /套) | 是否 选配 | 备 注 |
11 | 采收 | 土上叶菜 收获机 | 收获 | 收获幅宽≥ 120cm , 留茬高度 1~ 1.5cm。 | 1 | 必备 | |
12 | 土下叶菜 收获机 | 切刀入土深度 1.5cm,保留 0.5~1cm 的根部。 | 1 | 必备 | |||
13 | 田间运输 | 搬运机 | 棚内运 输 | 履带式或轮式,载重量≥500kg。 | 2 | 必备 | |
14 | 包装 | 包装机 | 叶菜包 装 | 作业效率≥20 包/min。 | 2 | 必备 | |
15 | 尾菜处理 | 资源化利 用智能堆 肥系统 | 制肥 | 根据日处理量确定,选用处理能力 对应的废弃物处理装置 | 2 | 选配 |
五、应用提示
(一)作业条件宜机化。适用跨度为 8m 或以上的标准化连栋或 单体塑料大棚,棚门宽度≥1.8m,棚门口连接道路或过桥板宽度≥3m, 坡度满足机具通行要求。
(二)使用智能肥水一体化用于生产供水供肥,主管道埋深≥ 70cm ,喷灌装置吊挂安装在温室棚内,离地高度 2m 左右,不影响作 业机具进出。
(三)机具作业垄向长度宜在 50m 以上,便于拖拉机行走、掉 头。遮阳网、防虫网、水肥一体化灌溉等设施条件须满足叶菜生长要 求。
六、适宜区域
适合长江中下游长三角地区推广应用。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偶有霜冻,土壤偏粘性。长三角地区有常 年消费绿叶菜的饮食习惯,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且劳动力等用工成本 较高, 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叶菜生产质量全面提升。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