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不禁想起我国当年曾经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区划和规划,如今却很少有人再提这个事情了。本次,就来聊聊农业机械化区划和规划。
上大学期间,我们就学过“农业机械化区划和农业机械化规划”课程,当时由白人朴老师讲授,教材都是白老师亲自编写的。1982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初期,曾记得在北京市东交民巷31号,挂有一个“北京市农业机械化区划办公室”的牌子。
农业机械化区划是指通过分区划片,研究农业机械化相关条件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是农业区划的一个部门区划,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影响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及规律,将全国或一个省、一个县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农业机械化区,并根据每个区的条件特点,提出发展该区农业机械化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
当年大搞农业机械化区划规划,可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认为仍然需要农业机械化区划。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和方式不可能一个模式,有可能各种各样而且差异很大,把相同或相近条件的农业地区,分为一个农业机械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和采取的具体措施,再开展农业机械化规划。
有一句流行语,叫做顶层设计。实际上农业机械化区划规划,就是分区域研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和方式的顶层设计。
例如,目前丘陵山区的耕作主要靠微耕机进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将来使用什么机型比较合适,是小型拖拉机还是自走式耕作机具,多大马力的比较合适,大约市场容量有多少,每年市场需求量有多大,等等。
完全靠市场调节,有时候会走弯路,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如果科学开展农业机械化区划规划,就会避免走弯路,就可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并顺利完成。
现在搞农业机械化区划规划,不可能像几十年前那样,各级政府成立一个部门挂个牌子,大张旗鼓地开展。个人认为,只需要当地农机部门立个项,组织专业人员经合当地实际开展调查和进行研究,特别是把以前做过的研究成果找出来,结合目前的科学发展实际,制定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区划和规划,经过各方讨论通过并按照执行。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随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有了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区划规划,对于当地农机补贴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执行,农机产品的推广,以及企业产品开发方向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会使得很多农机工作有原则,有方向,有目标。同样,全国各地还可以就农业机械化区划规划开展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提高。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