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关于安徽省茶叶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分享至

安徽省是产茶大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茶叶是安徽省传统经济作物和重要出口农产品,山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一、安徽省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安徽省茶叶机械不断革故鼎新,基本实现了茶机作业的连续化,逐步完成茶机产品的成套化、系列化和组合化,同时茶机的热能利用率提高、能耗有所下降,并在特种茶加工机械的成型和配套上有所创新发展,并且茶园作业上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前,安徽省茶叶机械化的现状具体如下:

1.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成为茶叶制作的主流机械,名优茶加工质量和数量不断上升。近几年新增的茶叶加工机械大多为新型名优茶加工设备。目前安徽省茶叶加工机械保有量20万台(套),名优茶加工机械占60%以上。小型作坊式名优茶加工机械业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是茶叶加工连续化、自动化机械设备,茶叶杀青工序已普遍使用连续滚筒杀青机;理条工序使用连续理条机;链板式连续烘干机代替原来的翻板式烘干机等新型名优茶加工机械作业。茶叶加工装备结构正在优化调整,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2.茶叶加工产业化进程加快,向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国家对质量及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除对茶叶产地的土壤、生长环境、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运输清洁化外,对加工场所、加工设备、加工能源更要求做到清洁化。比较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已实现了燃料、废料、原料、半成品、成品间的分离,并做到加工厂房环境的净化和美化。茶叶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应将生产、加工和市场等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产、加、销的经营体系。安徽省茶叶加工已由个体到联户、由小型加工企业再到大型集约化加工方向发展,建立了大型连续化、自动化、清洁化有机茶叶加工生产流水线。

表1安徽省茶园面积、产量及增幅情况(2010-2018年)

3、茶叶机械化向产前产后延伸,正由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向茶园管理和茶叶保鲜存储机械化技术发展。茶园的种植管理机械化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茶叶育苗设施、新建茶园机械开沟、茶园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茶园修剪、节水灌溉、茶叶采摘、鲜叶运输等机械化措施。茶叶生产中的中耕、植保、修剪、采摘等机械化技术措施已逐步被广大茶农所认识,尤其是茶叶修剪机发展较快。

茶园修剪机的使用有助于标准茶园的建立,同时提高茶叶品质;采摘机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手工采摘的效率问题;小型履带式茶叶中耕机或者手扶拖拉机作业,微耕效果好、效率高;小型管理机也可在山区坡地进行中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茶园管理机械受地形地貌的限制。茶叶植保机械也已由手动喷雾器向机动喷雾发展,提高了茶园植保的机械化水平。

4、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向特色名茶机械化技术方向发展

名优茶加工机械主要有鲜叶处理机械、杀青机械、揉捻机械、烘干机械、整形理条炒干机械和多功能名优茶加工机械等,不同品种的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的工艺流程也不尽相同。安徽省名优茶种类众多,更有不少特色名茶,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通常有特定的加工工艺,如黄山毛峰的加工工艺为:鲜叶、杀青、理条、烘干、提香、分级。安徽省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和名优茶制茶工艺相结合,不断向特色名优茶机械化技术发展。

二、安徽省茶叶机械企业现状

近年来,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安徽省茶机企业的发展,茶机企业数量逐年提高。企业通过择优汰劣,调整产品结构,布局基本完善合理,能满足省内外市场供给。

从分布区域来看,茶机企业相对集中在黄山、宣城、安庆、六安4市,均为主要产茶区,形成了皖南、皖东南、皖西三大板块。各地企业依托惠农政策,加强管理,引进先进技术,整体行业水平逐年提高。除了传统的茶叶初加工机械外,涌现出一批电热连续式、程控连续式、连续式网带茶叶烘干机、电热连续式茶叶理条机等具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

安徽省现有茶机制造企业40余家,从茶机生产企业生产产品来看,茶叶机械具有品种多、参数变化范围广,系列化强等特点。各企业均生产多种系列茶叶加工设备,黄山白云、宣城三九、宣城华阳、宣城绿源分列前4位。目前茶机产品配置日趋合理,零部件档次提高,外观美观实用,并研制一批如加长理条、山林特产烘干、网带烘干等新型名优小型茶机,在用户定位、经济适用、售后服务等方面与浙江企业抗衡,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

表2安徽省2010-2018年茶叶机械保有量  单位:台

三、茶叶生产加工亟待解决的问题

1.茶园土壤污染

1.1喷洒农药残留沉积的影响

农药残留和有害金属残留是茶树栽培中的主要危害。一方面直接通过茶叶的叶面气孔吸收,残留至茶叶内;一方面,由直接喷洒到土壤表面和雨水将茶树表面的农药冲刷到土壤,使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农药和有害金属,茶树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残留农药和有害金属物,因而使茶叶残留农药和有害金属。

1.2施肥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施肥是培肥土壤、营养茶树、改善茶叶品质的手段。但施肥最易引起茶园污染,如制肥原料含有的重金属、有毒离子以及垃圾、污泥中混杂的废电池、洗涤剂、病原体等。同时,对水质也有污染,主要是氮素肥料大量施用,形成水体富氧化及还原成亚硝酸盐,影响人体健康。

1.3茶籽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秋天茶树将会结茶籽,如不及时修剪或修剪后的茶籽不清除出茶园,使茶籽直接留在茶园,破坏茶园的土壤团粒结构,并增加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一方面影响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害物质通过茶树根部吸收而使茶叶残留其有害物质。

1.4内燃发动机排气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在规模较大的茶叶种植区运输是茶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植保、修剪和采茶机械,这些机械的动力大多数采用内燃发动机。内燃机所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含有一些有害重金属物质和没有燃烧完全的碳微粒沉降于茶园的土壤中造成对土壤的污染,特别是公路边茶园土壤的这种污染更为严重。

1.5工业排放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茶叶生产受到工业排放“三废”污染的影响,主要是指受到环境毒素的影响,亦即化学性危害。大量有毒物质随着气流飘移、下沉,并通过降雨污染广大茶园的空间、水体和土壤,有毒物质就会在土壤中蓄积,在茶叶生长过程中就会从土壤中吸收有毒有害物质,使茶叶产品被污染。

1.6灌溉对土壤污染的影响

茶叶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要和要求也较高。如果茶叶生产基地的茶园土壤进灌溉时,水源的水质差,并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就会沉积于土壤中一方面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另一方面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被植物吸收而残留于茶叶中,造成茶叶污染。

2.茶叶加工线污染

2.1茶叶被煤炭等烟尘污染

滚筒杀青机、滚筒炒干机、烘干机等都有燃煤炉灶。按照国家规定,燃煤炉正常燃烧时的最大允许烟尘浓度为250(毫克/标立米)。茶叶初制厂都是简单的手工燃煤炉,其排烟浓度远远超标。

2.2茶叶落地被灰尘等污染物污染

茶厂的初制机械绝大多数都是单机操作,大量茶叶需要人工搬运。为了便于加工,大量茶叶就堆在加工设备的旁边地上。在做中低档茶时,这个现象更普遍。由于工人需要走动,这些地面很难保持清洁。

2.3加工机械长期未清洗和人手触摸茶叶太频繁污染

由于设备清洗意识不够及在单机操作情况下需要清洗部位太多,使得茶厂很少清洗加工设备。人工搬送茶叶已筋疲力尽,也没有精力清洗。茶叶是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尽量少触摸或手清洗后才能接触。手工茶肯定是用手炒制的,但要求手工炒制前应该洗手。

2.4茶叶被机器润滑油和机械材料中的有害成分污染

滚筒杀青机和滚筒炒干机的托滚、揉捻机的加压,烘干机摊叶链板两侧滚轮等与茶叶有接触的机械部件都需要加机器润滑油,最后可能会污染茶叶。不与茶叶有接触的机械如减速器、传动机等因为单机操作情况,茶叶堆放无序,机械部件表面渗油,最后也可能会污染茶叶。茶厂用的输送带是橡胶带,而不是用食品输送带。近年来,个体小茶机厂数量大幅上升,很多小茶机厂根本没考虑这个隐患。

3.传统人工采摘与机械化采摘

在茶园管理中,茶叶采摘是耗时多,季节性强,需较多劳动力的茶园作业。手工采茶是我国的传统采摘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采摘方法。手工采摘的优点是采摘精细,批次较多,采期较长,茶叶质量较好,特别适制高档茶和优质茶。但集中的地区常会发生劳动力缺乏造成采摘不及时,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

伴随着市场变化和人们日益增的需求,传统的人工采摘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量。机械化采茶具有明显的优势:

(1)有效减少因采摘不及时带来的经济损失;

(2)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3)机械本身价格越来越便宜,技术越来越完善;

(4)正常的机械化采茶即可去除茶叶嫩叶上的虫害,对虫害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机械化采摘也有许多缺点:

(1)鲜叶品质不及手工采摘的好,没有选择性,老嫩不一,部分叶张破损,完整性差;

(2)采摘批次少。每年剪采以8-12批为宜,机采以4-6批为宜,而手工采摘批次可达20批以上;

(3)至今还无法用于名优茶的采摘;

(4)对茶树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机械采摘连续使用多年后,可使茶树的叶层变薄,新梢密度急剧上升,导致芽叶变小,对夹叶增多,品质严重下降。

4.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茶叶区域品牌效应还较弱,区域品牌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层次低

目前安徽省茶叶企业绝大多数都以销售原料为主,产品较为单一,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茶产业集群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即生产加工能力较强,而研发环节和营销环节较弱,属于典型的“橄榄型”结构。链条上游的技术研发和下游的产品销售环节,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中下游的生产加工环节附加值低。

(2)茶叶企业“小散乱”,组织化程度低

安徽全省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7000余家,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只有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一家,省级企业仅有33家。茶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茶叶企业总体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区域品牌效应弱。区域品牌使用分散,缺乏互动,缺少统一性,因此也难以形成合力,没有树立起徽茶的整体形象。

(3)品牌建设行为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

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导成为安徽省茶叶区域品牌主要的品牌管理模式,但由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行政特性,致使一些品牌的经营管理在许多方面顾及不足,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管理措施。对区域品牌的业绩评估和价值诊释功能缺位,缺乏行业统计与分析能力,难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提供相关指导。

(4)品牌推广手段单一,传播有限

目前,安徽茶叶区域品牌比较常用的是利用政府支持的各种会展和当地茶事活动进行推广传播。有的甚至将类似活动当做品牌传播推广的唯一途径。如各种会展,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等。但这些交易会、博览会或茶事活动也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接触面窄,一般都以政府问、企业间交流为主,而对普通大众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双向沟通等均有所欠缺;推广的“时效性”很强,一旦交易会、博览会或茶事活动结束,一些茶叶品牌尤其是没有实现汀货或获奖的茶叶品牌容易被人遗忘。

5.安徽省茶叶机械化存在问题

纵观几年来茶叶机械的应用实践,当前茶叶机械在茶叶生产加工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茶园管理粗放,幼龄茶园较多,已采摘茶园大都存在单产低、效益差。二是茶叶加工制作档次不高,名优茶比例小。三是部分产茶区加工能力不足,茶农交售鲜叶受限制。四是茶叶机械操作人员技术不高,加工过程中控制茶叶的质量只能凭操作人员的感觉和经验来掌握,随意性较大,很难使茶叶品质达到一致。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问题:

(1)家庭经营规模小制约着茶叶机械的推广。小型茶叶机械自动化水平低,各制作工序间的配合性能不够理想,市场上还没有全自动小型制茶生产线,半机械化的制茶机械由于操作水平的制约往往出现工艺不合理,质量不稳定性等情况,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

(2)茶农及加工企业对清洁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茶机械以煤、柴为燃料型单机为主,茶叶清洁化加工处于起步阶段,与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加工要求相距很远,茶农及加工户对清洁化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3)茶园布局分散、生产规模小、先进的茶叶机械设备不够,是制约茶叶产业效益的瓶颈。这些茶叶大户和龙头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茶叶机械化生产成套流水线、连续化作业设备不够,茶业机械的智能化程度较低,茶农对茶园管理机械有需求,由于机械适用性、机械操作性能和山区茶园的独特性等诸多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发展茶叶经济,对振兴农村经济,增加茶农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茶业的现状不容乐观,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还需提高,茶园的污染及茶叶加工线对茶叶的污染影响了安徽省茶叶的品质和质量。

1.从源头出发解决污染问题

要解决茶叶污染问题,提高茶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有效控制重金属和农残的含量,提高茶叶卫生质量,使茶叶食品安全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进行。茶树的生长地、产地生态环境条件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基地选择上,要选择空气清新,茶园周围无污染源,生态环境好,远离公路的地方作为茶叶生产基地,并设隔离带;合理选择和喷洒农药,优先考虑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急剧和喷头控制量和雾化粒度;合理施肥与灌水,满足茶树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保持土壤长期的可持续肥力。

2.减少茶叶加工线对茶叶的污染

清洁化的生产思路最大限度的降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污染。茶叶加工线对茶叶的污染主要问题是耗能污染,初制大于精制。在能源使用上,尽量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并最大限度实现物料的厂内循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清洁化意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尽量避免人手接触和机械接触污染。优化产业环境,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清洁化生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质量,加强了茶叶的竞争力。

3.机采与手采的有机结合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中历时最长,花工最多的劳动。在茶园集中而劳动力缺乏的地区,往往因采摘不及时,而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虽然机采在大宗茶生产上能提高效率,但完全的机械化采摘,对茶树影响大。建议春茶名优茶以手工采摘为主,在夏、秋茶高峰期,采工短缺情况下,实行机械采摘。这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相结合的方法,必然提高下树率减少茶青损失,减轻茶园管理的负担,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机采与手采相结合的采摘方式,是今后茶园采摘的必由之路,是保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经济、最实惠的有效方法之一。

4.多措并举提高茶叶茶机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在促进安徽茶叶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股重要力量,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产业集聚化程度还比较低,区域品牌效应还比较弱。安徽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区域历史、文化为背景,整合、优化区域资源,提升品牌竞争力。一是应统一协调做好知名品牌的评比工作,避免各自为阵,以增强品牌评比的公信力。二是政府应鼓励企业对名牌产品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并严格把好质量关,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把“多、散、小”的茶叶生产融入市场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社会大生产,以形成茶叶产业规模效应。三是在销售渠道和营销体系建设上,要摆脱传统的经营方式,鼓励企业积极采用连锁、配送、专卖、代理、经销、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使之成为大众品牌,以提高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份额。四是各茶叶企业要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名牌。除了奖励和保护外,名牌称号将给茶叶企业的发展带来无形资产,会大大提升茶叶的品牌价值。

5.茶叶生产加工根本在于机械化

安徽省茶叶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安徽省茶叶加工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低劣的加工设备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机械配套不合理,工艺规范性差、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相对滞后、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茶叶产品品质未能最优化。针对以上问题,安徽省在茶叶机械化的发展上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1更新改造茶叶加工设备,优化装备结构

茶叶加工机械已由单机向成套、由简易向高档、由小型向大型发展,落后的半机械化的加工机具逐步被淘汰。小型作坊式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是茶叶加工复式化机械设备,如:茶叶杀青工序已普遍使用连续滚筒杀青机;理条工序使用连续理条机;链板式连续烘干机代替原来的手拉百页式烘干机等新型名优茶加工机械。茶叶加工装备结构正在优化调整,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安徽省初制茶厂量多、面广、分散、弱小,技改落后,多数企业很难按照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操作,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叶品质的提升。

5.2发展茶园机械化管理、茶叶深加工机械技术

茶叶的卫生安全体现在全过程,减少人工的直接接触对防范茶叶二次污染有很好的效果。安徽省专业生产茶园管理机械的厂家比较少,建议有实力的茶机企业大力发展茶园管理机械,发展茶园耕作、施肥、植保、修剪、采摘等机械,提高安徽省在茶园管理机械上的水平,尤其是茶树修剪机和茶叶采摘机。要挖掘茶叶深加工潜力,加强研究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偏好,强化技术创新,着力在开发新品种和深加工茶制品的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如袋包茶、保健茶、香料茶、果味茶、速溶茶、罐装茶和茶制品等。以成熟的销售渠道占据这块市场份额,提高安徽省茶业综合竞争力。

5.3加快茶叶机械技术标准制、修定工作

目前茶机行业标准的推行尚不尽人意。一方面,茶机界和茶叶界标准意识还淡薄,直到现在不少人还很少知道有茶机行业标准,更谈不上使用茶机标准。此外,标准在茶机用户中普及更不够,一些用户不知道使用茶机标准选用、配备和验收茶叶机械。应加大茶叶机械行业标准的普及推广力度茶叶机械标准化包括茶机标准制定、发布及实施的全过程,那么推进茶叶机械标准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推广茶机标准,在目前茶机界推行较普遍基础上,应以茶叶界及广大茶机用户作为标准推广的重点。做到茶机的新产品开发、制造与发售,均要严格贯彻茶机标准,可以按标准规定进行维权,以此规范我国的茶机行业,推进茶叶机械标准化事业和茶产业的发展。

5.4推动茶叶机械向加工清洁化、装备配套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鼓励茶机企业使用先进的微波、气热、远红外杀青、干燥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要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制茶器具。选用清洁、高效能源,积极推广清洁化能源。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采用食品级接触材料和输送带,减少烟、尘、油等带来的污染。推广、清洁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

5.5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和补贴力度,努力做到茶机与茶艺结合

以科学发展观来宣传,推广新的产品、新的工艺,针对安徽省茶叶生产与加工机械已迈上新的台阶,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农机技术人员和茶叶专家的作用。以短期培训为主,重点包括机械操作技术、管理技术、机械的使用维护知识等。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骨干力量。采取项目带动、补贴引导的推广机制做好茶机与茶艺的融合,提高茶叶品质。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农业部申报,将茶机补贴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畴,加大茶机补贴力度和补贴范围,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5.6加强茶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针对茶叶加工机械在市场存在着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未经检测鉴定的产品在市场销售的,严厉打击。建议相关部门组织有关技术力量,配合有关部门对茶机市场不定期抽查,处罚假冒伪劣产品,确保茶叶加工机械达到质量安全标准。

6优化投入结构,扶持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安徽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逐年扩大,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以上鲜叶留在茶树上并未采摘,导致茶农增产不增收,产能过剩。建议政府茶产业扶持政策向产业链后端倾斜,优化投入结构,壮大茶企实力扶持茶产业健康发展。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经销商,你的网店靠谱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常志强
13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