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智慧农业冲锋号已经吹响,农业装备如何更给力

分享至

去年10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智慧农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农业装备是智慧农业的科技支撑,而智能农机是智慧农业的骨干和大脑。因此,智慧农业吹响冲锋号,农业装备智能化更要猛擂出征战鼓,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一、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总体要求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探索一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二、智慧农业行动计划的实现路径

1、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应用“全农码”对农业资源、主体、产品数据统一赋码,深入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共享交换。升级优化“农事直通”移动端窗口,丰富和拓展为农服务数字化应用。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制定促进数据平台上下协同的标准规范,推广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座等软件工具。2025年相关数据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到2028年底,功能完备、上下协同、务实管用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

2)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条件,开发满足农业农村管理应用需求的农业农村数字底图,完善地图制作、发布、服务等功能,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基础能力支撑。央地合作、部门协作推动各类涉农数据上图入库,建设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宅基地、耕地种植用途、养殖坑塘用地等专题图层,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3)开发智慧农业基础模型建设农业基础模型与算法开放平台,建立农业智能模型算法软件开源社区,为各类农业模型开发提供高效敏捷的开发工具和基础模型库。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体征识别、生产管理决策、设施环境多因素联动调控等基础模型算法,以及智能育种、饲料配方、农场管理等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为各类智慧农业应用提供技术底座。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农业农村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到2026年底,农业基础模型与算法开放平台和基础模型库基本建成,到2028年底,开发推广基础模型算法和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20个以上。

2、实施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

1)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集成推广一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信息化监管设备等数字农田建设,探索完善建设标准,优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的数字化升级,引导配备北斗辅助驾驶等系统设备终端,提高精准作业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智慧农业服务,为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农事指导、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服务。

2)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指导各地根据种养殖品种和生产条件的实际需求,集成应用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场重点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无人巡检运输、智能农机等技术装备。智慧牧场,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自动采集清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智慧渔场,重点应用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个体行为观测、鱼病智能诊断、分级计数等技术装备。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主体,提供智慧农业通用软件工具、信息技术培训、农技在线服务、市场信息等服务。

3)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鼓励各地打造一批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标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等作用,带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提高全产业链协作协同效率。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加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建设国家综合监管平台,指导有条件的生产主体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管控系统,推广应用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追溯保品牌试点。

3、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

1)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持续推动浙江“乡村大脑”迭代升级,建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产业大脑”,开发推广“浙农”系列应用,建设一批不同技术模式的智慧农(牧、渔)场。到2028年底,浙江农业产业大脑基本建成,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100家未来农场,形成一批标准规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智慧农业软硬件产品。

2)探索智慧农业未来方向持续推进智能农机创新,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下实现精准整地、精准播种、变量施药、变量施肥、变量灌溉、收获减损、运输减损、仓存减损、秸秆合理利用等精准作业。培育一批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三、智慧农业吹响冲锋号,农业装备如何更给力

1、构建农业装备智能技术创新体系

到2025年构建形成智能农装技术及产品全面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方面,要深入研究农业装备智能化的基础理论,如智能控制算法、传感器原理等。例如,研究如何开发更精准的土壤肥力传感器,以提高土壤肥力检测的准确性。在应用研究方面,要探索智能技术在不同农业装备和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应用,如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的装备中。在开发研究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智能农业装备产品,如智能播种机、智能收割机等。

到2030年构建形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进入农业装备强国行列。这就要求我国在农业装备的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例如,在高端农业装备的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要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农业装备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到2035年进入农业装备强国前列,支撑农业生产进入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业装备不仅要在技术上领先,还要在智能化水平、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加大对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同时推动我国的农业装备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2、产学研推用合作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创新

推动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机企业强强联合。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农机企业则具有市场敏锐性和生产实践经验。例如,涉农高校可以开展农业装备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科研院所可以进行应用技术研发,农机企业则可以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推向市场。这种联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效率。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建议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将有限的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例如,对于农业装备智能化、节能环保等前沿技术领域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同时,要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鼓励产学研纵深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学研要从技术研发、中试生产到产品推广的全过程进行合作。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研发出新型农业装备技术后,要与企业合作进行中试生产,解决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问题,然后共同进行产品推广,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农业装备的技术水平,加速新型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

3、突破农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成立攻关团队,针对农业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例如,对于农业装备中的高端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同时,要建立健全攻关项目的管理机制,确保攻关项目顺利进行。

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围绕种植振兴、农业生物育种、数智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系统、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重大农业领域,加大力度开展科研攻关。在种植振兴领域,研发适应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的高性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物育种方面,开发与育种技术相匹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装备;在数智化技术领域,提高农业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加强农业装备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在智能化系统方面,构建完善的农业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在生态农业领域,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绿色农业装备;在精准农业领域,提高农业装备的精准作业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数智农业、低碳农业等发展。

4、农业装备与智慧农业的适配策略

1)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亟需的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智慧农业涉及到多种农业装备、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环节,需要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例如,对于智能灌溉设备,要制定统一的灌溉量控制标准、设备接口标准等,以便不同厂家的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和协同工作。对于农业传感器,要制定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企业作为农业装备的生产和使用者,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应用有更直接的了解。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可以使标准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例如,一些大型农业装备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做好产业链上下游、成套装备的标准衔接。例如,在智慧农业的种植环节,从种子处理设备、播种设备到田间管理设备等,要保证各个环节的标准相互衔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加强标准宣贯。通过宣传和培训等方式,让农业装备生产企业、农业经营者等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例如,举办标准培训班,向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讲解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各类企业强化自律、按标生产,建立健全第三方技术服务体系。第三方技术服务体系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企业按照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装备升级与信息化建设

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如智能拖拉机、智能收割机等。智能拖拉机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作业调整等功能,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智能收割机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收获要求,自动调整收割参数,减少损失。建设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全国的农机作业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例如,在农忙季节,合理调配农机资源,提高农机的利用率,避免农机闲置或过度集中在某些地区。

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积极推进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资源共享,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农田信息,航空遥感则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局部信息,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精度和频次。合理布局田间物联网监测设备,例如在田间均匀分布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全面监测农田的土壤墒情、气象条件等信息。统筹推进农业气象。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海上生残夜
2025-01-14 10:43:36

全国农机能协调调度好的愿望已经谈了好多年了

发帖
山不转水转
2025-01-14 10:26:56

又谈回芯片的事了

发帖
子弹再飞
2025-01-14 09:36:45

很多田间只能设备经不起风吹日晒雨淋

发帖
青县草皮
2025-01-14 09:03:36

最终都是看单产的提升

发帖
小狮子23
2025-01-14 08:32:08

这种级别的创新研发 要经得起烧钱呀

发帖
阅读下一篇

打出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组合拳”——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之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汉中樵夫
684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