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相关农业科技部门传来喜讯,我国北斗导航农机覆盖率已成功突破 260 万台,这一标志性成果为智慧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意味着我国智慧农业正式迈入一个全新阶段。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江南的鱼米之乡,从西北的广袤农田到华南的特色农业产区,北斗导航系统正成为农机作业的 “智慧大脑”。以湖北襄阳为例,当地种粮大户在今年春节期间添置了基于北斗的新型拖拉机。这一 “种粮神器” 依托北斗和 RTK 进行精准定位,不仅能实现全自动路径规划、自动转弯、自动扫边,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无需人工干预,甚至在夜晚也可不停歇作业,农户坐在家中就能远程操控。据了解,这类全面运用无人驾驶、导航定位、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拖拉机,能够覆盖农作物 “耕、种、管、收、储 ” 五大生产环节,农机作业效率提升 20%至 60%,用工成本降低 30%至 60%。
在播种环节,“农机 + 北斗” 的组合优势尽显。冬小麦播种时节,在汤阴县任固镇孟庄村的田地里,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小麦等深匀播机大显身手。农博伟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申国希介绍,合作社为 4 台拖拉机加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播种效率大幅提升,以前每辆车每天播种 150 余亩地,现在每天可以播种 250 亩地。而且,小麦等深匀播机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智能化排种器相结合技术,实现了宽窄行种植,增加了每亩种植株数,优化了作物布局。同时,该系统还能实时监控播种的深度、土壤湿度、作业路线、面积等,一旦出现不合格作业便立即预警,有效避免了重播和漏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不仅是拖拉机和播种机,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的飞行器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皖北平原的麦田间,专业无人植保机飞手利用北斗系统和数字测量技术,对小麦进行喷洒除草剂、农药和肥料作业。无人植保机在大约 20 米的空中快速响应、精准执行任务,药物喷洒重叠率误差小于 5 厘米,不仅让农民从繁重的植保工作中解脱出来,还使药物喷洒更均匀、更精准。
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具有安装方便、扭矩大、精度高、噪声小等优势,适合各种拖拉机、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插秧机等车型的安装应用,为北斗导航在农机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国家层面来看,北斗导航农机覆盖率的大幅提升,是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先进智能农业机械,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攀升,如今北斗导航农机的广泛应用更是如虎添翼。
随着北斗导航农机覆盖率突破 260 万台,智慧农业在精准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一成果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持续拓展,智慧农业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如果你对这篇新闻稿中的具体数据、案例,或者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修改意见,欢迎随时提出,我可以进一步完善内容。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